三一的“聰明”證明了什么?
7月29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年度“50家聰明公司”。三一重工成功上榜,也是工程機械行業唯一上榜企業。
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聯合出版人、DeepTech聯合創始人陳禺杉介紹,該榜單遴選標準是對上榜企業基于新興科技的創造能力以及商業模式進行評估的。而在大多數人眼中,三一重工屬于傳統制造業,似乎與“科技”、“創造力”并沒有太大關系。
三一上榜“聰明公司”證明了什么?
事實上,三一自創立之初便將研發創新作為事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近年來,三一不斷加快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戰略投資樹根互聯,并依托樹根互聯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實踐全要素、全價值鏈、全產業鏈的重構和升級;建成投產14 家燈塔工廠,產能提升70%,制造周期縮短50%,工藝整體自動化率大幅提升;在智能產品方面,三一打造了全球首臺5G遙控挖掘機、無人起重機、無人壓路機和無人攪拌車;近日,三一重卡還宣布與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展L4級別自動駕駛重卡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但在小編看來,三一能夠成為全球“聰明公司”,重要原因還是其高瞻遠矚的電動化布局。2010年,三一便推出了第一臺7.5噸級的純電動微挖,截至目前,已擁有近30款電動化產品,涵蓋挖掘機械、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礦用機械、港口機械等,實現行業全覆蓋,其中多款產品為全球首創,也是全球行業第一家全線覆蓋電動小挖、電動中挖和電動大挖的企業。2022年上半年,三一電動攪拌車和三一電動重卡分別以58.47%和13.88%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一,火爆的市場給予了“聰明公司”直接的回應。
如今,三一重工已然從一家傳統企業成長為工程機械行業內的“聰明公司”,而這也恰恰證明了三一在數字化、智能化、電動化領域的探索實踐贏得了世界的認可,事實上,國內其他企業也在上述領域進行著不同程度的探索。
數字化轉型
目前,國內不少“聰明”企業都已經開始了數字化轉型,搭建起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像徐工的“漢云”、中聯重科的“云谷”、柳工的“廣西機械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山東臨工的“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的搭建將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是工程機械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石。
智能化產品
近年來,隨著智能化和5G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無人駕駛的研究進程在不斷加快,但各企業在技術研究和發展方向上卻不盡相同。徐工無人集群施工技術已在十二個省份成功進行了常態施工。山河智能也實現了遙控挖掘機批量工程化應用和銷售。2021年柳工發布了無人駕駛挖掘機、無人駕駛裝載機和無人駕駛壓路機等三款智能裝備。中聯重科也已推出多款智能化產品,并正加速由單機智能向人機協同、機群協同、智慧工地轉變。而且今年還收購了路暢科技,或將對其工程機械智能化、無人駕駛的研發提供助力。
新能源布局
在實現“雙碳”目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傳統“耗能大戶”工程機械的電動化轉型成為必然趨勢,新能源的有效布局將幫助企業開辟新賽道,實現彎道超車。雖然目前新能源工程機械市場滲透率僅為1%左右,但參照新能源乘用車的爆發性增長,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電池成本的進一步下降,未來三年電動工程機械滲透率將快速提升,預計到2025年滲透率有望提升至35%。
正如我們看到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已經走上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在數字化、智能化、電動化領域甚至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相信未來中國工程機械也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可能。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機械展 官方網站-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